近日,內蒙古納順集團研制的可移動礦用救生艙在16名志愿者參加的真人實驗中,歷經106個小時,順利完成測試,預示著我國在礦用救生設備方面的技術出現了新的突破。
據內蒙古納順集團礦用救生艙項目負責人介紹,該礦用可移動式救生艙由生命保障系統、氧氣供應系統、環境監測系統等組成。能有效抵御二次爆炸沖擊,隔絕有毒有害氣體環境、高溫煙氣等;能為艙內人員提供生存所必需的氧氣、食物、水,處理人體代謝產生的有毒有害氣體,實時監控艙內外環境參數指標。為礦工贏得較長的待救時間,同時可以通過艙內的通信設備引導外界救援。
據悉,志愿者隊員們用106個小時的經歷證明了試驗的圓滿成功。他們稱,生存實驗過程中,救生艙經受了高溫、高壓等模擬災害環境,獲得了大量珍貴數據。16名試驗隊員出艙后,經醫療專家組全面檢查,身體各項指標均符合要求。
資料顯示,井下礦用救生艙是煤礦等井下采礦系統必備的安全設備,當發生礦難后,如:火災、瓦斯、透水等事故,井下工作人員可進入該艙等待救援。該救生艙理論生存時間大于120小時,可以為開展救援贏得寶貴的時間。
|